
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微信咨詢顧問二維碼
精益生產咨詢公司概述:當前國內實體制造業優勢不再,人工、廠房成本繼續上升,稅賦加重等使得成本上升;而市場又有飽和萎縮趨勢,使得競爭更加激烈,出貨價格在下跌。面臨內需基礎弱化、外需力度下降、生產成本上漲、稅負偏重和投資收益率降低等問題,企業家投資實體經濟意愿下降,甚至不少廠家都是虧損接單生產,步履維艱。寒冬凜冽,外資制造業的紛紛奏響 “離歌”,著名的“哭泣曲線圖”下實體經濟的出路在何方?
如何駕馭精益成本管理
一、歷史背景
企業的一切經濟和管理活動都是有成本的,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永恒的主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帶來了企業競爭的全球化,同時,信息技術的發展又賦予企業管理以全新的視角與模式。而全球經濟化和信息一體化又都給企業成本管理帶來了全新的需要。
1、成本管理的空間由單純的制造成本擴展到企業產品生命周期成本;
2、成本管理的環節從日常的經營管理向戰略成本管理轉變;
3、成本管理的分析從一般數據分析向價值和價值鏈分析轉變;
4、成本管理的方法由節約成本向杜絕浪費轉變;
5、成本控制方式由事后控制向事前、事中、事后控制轉變。
總體來說,企業成本管理已經不可避免地走向對全成本的全過程精準管控。基于這一趨勢,企業必須實行精益成本管理。
駕馭精益成本管理,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精益成本管理。
精益管理源于精益生產。上世紀80年代,由于日本豐田在精益生產實踐的巨大成功,精益的理念逐步延伸到企業的各項管理活動,其中就包括財務活動,即通常所說的精益財務。精益成本管理是精益財務的一部分。它從采購、設計、生產和服務上全方位控制企業價值流成本,從而達到企業價值鏈成本最優,使企業獲得競爭優勢。
二、精益成本管理的涵義
精益成本管理將成本控制職能內置于各價值流中,能及時發現價值流中存在的問題,并迅速反饋給價值流治理者,可以保證價值流的持續改進和不斷完善;精益成本管理著重于向成本的預測、決策和控制方面深化,對業務過程實施有效的分層控制,有針對性地采用維持、改善與革新等控制方式,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精益成本管理以未來為導向,從而與傳統的以成本削減為導向的體系有著根本的不同。
三、駕馭的標準
成本管理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增大利潤;支持各種決策。要想實現這兩個作用,就要在成本形成的各個環節控制成本,盡可能準確地計算和控制成本,盡可能保證成本在可控的范圍之內。
1、完整 精益成本管理的宗旨是在企業整個價值鏈環節杜絕一切浪費,因此,企業的成本管理應包括價值鏈上的所有環節的所有成本。
成本管理的范疇不僅應包含所有的顯性成本,而且還應該包含所有的隱性成本。只有成本管理的對象是完整的,是包括了所有的成本的,企業才能夠盡最大可能降低成本,增大利潤。只有提供完整的成本信息,企業才能夠做出正確的和成本相關的決策。
2、細致 企業的成本管理應該是細致的,主要體現在對于成本的分類和控制上。企業成本的大類應該是完整的,但還需要對每一大類成本進行細分,直到細分到可以責任到人。細分的目的是便于進行成本的控制。比如,邯鋼的目標成本管理中對目標成本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細化分解就體現了精益成本管理中的細致。
3、準確 企業無論是用計劃成本,還是目標成本、標準成本,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控制成本。而要達到控制成本的目的,成本目標的制定就必須盡可能準確。只有準確的成本信息,才能作為控制和考核的依據。
當然,準確只能是個相對的概念。一方面,在現有的管理技術條件下,企業可能做不到十分的準確,但通過不斷的調整和改進,可以使成本目標越來越準確;另一方面,即便成本目標在現有的條件下是基本準確的,但隨著外部和內部條件的變化,成本目標也需要不斷地調整,才能保持盡可能的準確。
4、可控 成本必須是可控的,否則,無論多么完整、細致、準確,都沒有意義。我們習慣上把成本分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這樣的劃分,是相對而言的。理論上來講,所有的成本在沒有發生之前都是可控的。因此,分清成本的控制環節和責任非常重要。綜上所述,如果一個企業的成本管理做到了完整、細致、準確、可控,就可以認為這個企業已經基本實現了對精益成本管理的成功駕馭。
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駕馭精益成本,最重要就是要備好四類武器。它們分別是:制造業成本核算和管理工具、作業成本管理、戰略成本管理和信息化工具。
可以肯定的是,在精益成本管理時代,僅憑一種武器打天下也是不可能的。隨著管理的日趨復雜化,企業需要在這四類武器構成的兵器庫中進行多選,以融合多種成本計算方法于一體的成本管理體系,實現在精益成本時代的快速奔跑。
1、制造業成本核算和管理工具
企業要實現精益成本管理,首先是要精益生產精益制造,必然需要重拾那些傳統的制造業成本核算和管理工具,比如分批法、分步法、定額法等成本核算方法,比如計劃成本、定額管理、責任成本、變動成本、標準成本、目標成本等成本管理工具。
2、作業成本管理
制造成本法對于間接費用的分配方法往往過于簡單化,不夠準確。特別隨著服務業在社會經濟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傳統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服務業企業的成本大多數都是間接成本,要把間接成本管精細化了,作業成本法是一種更為優越的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方法,因為作業成本法正是一種基于活動的成本管理。
作業成本法遵循作業耗用資源、產品耗用作業的原則,誰耗用誰分攤,多用多攤、少用少攤、不用不攤,避免了平均分配導致的成本扭曲,使成本核算的結果更加精細、準確。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企業都適用作業成本管理。集團企業不會在集團總部層面應用作業成本管理,而運營層面的企業則較為適合采用作業成本法。
3、戰略成本管理
前面兩種工具,管理的主要是經營性成本,但其實經營性成本占企業成本的比重只有大約百分之三十,更大的比重在研發、設計等環節。這些環節決定了一個產品一個服務百分之六七十的成本。另外,隨著市場環境的日益復雜化和競爭的日趨激烈,成本管理的范圍也已經由企業內部擴展到外部,企業戰略的不同選擇,越來越直接地影響著企業成本戰略的選擇。企業的成本管理應跳出經營性成本的范疇,站在戰略的高度更全面、細致、準確地去規劃和控制成本。
戰略成本管理的核心理念在于將成本管理與企業競爭戰略有機地結合起來。它的首要任務是要關注企業在不同戰略下如何進行成本管理,即將成本信息貫穿于戰略管理整個循環之中,通過對公司成本結構、成本行為的全面了解、控制與改善,尋求長久的成本優勢。從應用層面上講,價值鏈分析是戰略成本管理的出發點。通過對自身和競爭對手的價值鏈分析,企業可以找出產生顧客價值的主要作業活動,改善縱向價值鏈的聯系,突破企業范圍內決策的局限,了解競爭對手的成本情況,使戰略成本管理落到實處。
4、信息化工具
鑒于精益成本管理對企業成本管理完整、細致、精確、可控的四大要求,企業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如果沒有信息化工具的協助,是很難做到精益化的。同時,精益成本管理的要求產生大量的成本數據,對這些數據的處理,必須借助于信息化手段來完成。并且,企業對成本管理的精益化程度要求越高,對信息化手段的要求也會越高。
目前,中國企業進行精益成本管理,可以采用的信息化手段主要有ERP中的成本模塊、作業成本管理解決方案、費用管控系統、戰略成本管理模型以及BI的成本分析等五大類。需要強調的是,作為精益成本管理落地的有力推手,信息化本身也會產生成本,甚至有些成本的增加如果控制不當,會超過信息化給企業帶來的效益。因此,企業精益成本管理也應該包括對信息化成本的精益管理。
各行業精英前輩在工作崗位上多年來的摸索探討,用事實和強有力的數據表明精益生產無論用在什么行業都可以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快速發展的社會,只有用標準化、數據化、專業化的方法管理才能更好的提升企業的效率和品質。
實行精益生產通過消除浪費以實現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和縮短提前期的效果。“消除浪費”本身就體現了一種在危機中尋求出路的奮斗精神。
建立生產有序、管理順暢,操作規范,士氣高昂、高質量、低成本、短交期的作業現場;
為企業規劃設計一套由內到外的形象升級,外觀視覺價值體現、內在的管理內涵體現;
全員參與設備管理高產出和低成本運營,提升設備管理能力,維護能力,提高效率
構建班組生產管理體系、循環評價、人才育成、持續改善、績效管理、文化養成體系;
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縮短交期、增加利潤,讓管理更系統科學,執行力更強
對工廠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合理安排,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優化物流、改善工作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