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微信咨詢顧問二維碼
整頓作為6S管理的第二個內容,是整理的后續工作,它是把整理留下來的必需品依規定位置擺放,并放置整齊加以標識。6S咨詢公司在這里為大家整理了6S管理中整頓活動的相關知識。
6S管理之整頓篇
一、整頓的定義
整頓的意思是,使其保持隨時能夠立即取出的狀態。“立即”是要點。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任何人都能立即取出,這一點很重要。為了能夠立即取出,需要動腦筋想辦法。整頓之所以快樂是因為能夠得到改善。而在能夠立即取出的同時,確保能立即放回原處也很重要。經常有人說整頓進行不下去的原因多在于沒能把物品回歸原處。
二、整頓的必要性
那么為什么說整頓是必要的呢?我們來考慮一下如果不進行整頓后果將會怎樣。
1、不知道物品放在何處
作為結果,經常要到處尋找。比起加工或組裝,“尋找”反而浪費了更多的時間。
2、物品的錯拿
不知道物品放在何處,就有可能錯拿較相似的物品。其結果會導致產品質量的下降。
3、急躁不安
找不到想找的物品人就會急躁。從而會造成精神壓力,影響生產注意力,安全和產品質量也讓人擔心。
4、操作中斷
在怎么找也找不到的情況下,就必須調配新的物品。其結果將導致操作中斷,影響下一步工序。最終可能會給客戶帶來困擾。
此外還會有很多其他的狀況。不管怎么說,不進行整頓的話,就會對安全、品質、交貨期、效率等各方面產生不良影響。
三、整頓的對象
整頓的對象是什么呢?當然最終的對象都是物品,但由于整頓需要動腦筋想辦法,要花一些時間,因此有必要邊考慮輕重緩急邊進行6S管理的整頓活動。整頓的對象如下:
1、首先要在整理、清掃完成的基礎上進行
整理工作不結束的話,整頓不要的物品也毫無效果。而如果把清掃延遲進行的話,清掃會難以展開,或者會變得麻煩,其結果就是不能徹底進行清掃。
2、尋找起來費時費力的物品
整頓就是為了能夠立即取出?,F在要花很多時間去尋找的物品,通過整頓就會得到明顯改善,所以要優先考慮執行。
3、在品質方面有待加強的物品
有些物品雖然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尋找,但稍不注意就會拿錯。在生產過程中發現問題倒也無妨,但如果產品流到客戶手中就會出現質量投訴,影響公司的信譽。萬一發生事故的話將帶來重大社會影響,危及公司的生存。
4、存在安全隱患的物品
超重、超長、鋒利的物品在安全上存在隱患,必須優先進行整頓。
四、整頓的方法
1、定點攝影:站在同一位置,用同一相機,以同一高度、同一角度、同一焦距,對同一物品的前后拍照對比,展示改善狀況和效果,并備注前后拍照日期。
2、定置管理:通過對現場、人、物進行作業分析和動作研究,使物品按作業流程、人體工程學科學地固定在特定位置上,達到場所、人、物的有效結合,使物品易看、易取、易放、易管理,縮短取物時間,合理、充分利用空間和場所,改善工作環境。
3、目視化管理:利用形象直觀、色彩適宜的各種視覺感知信息來組織現場的生產活動,使生產效率提高的一種6S管理方式,即“看得見的管理”,讓現場狀態一目了然,任何人都能了解現場運行狀態的好壞,以視覺化工具預防各類隱患和浪費。
4、管理看板: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視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即對數據、信息等狀況一目了然地表現,主要是對于管理項目、特別是信息進行透明化的6S管理工具。用“眼睛來管理、用數據和事實來說話”。
5、油漆作戰:根據現場不同的功能區域、場所,刷上不同顏色的油漆,對現場進行劃線、顏色管理的一種可視化工具。
6、顏色管理:通過利用不同波長色彩的光信息作用于人的視覺器官,形成視覺心理感應,生產現場、工作場所通過合理的色彩運用,使工作者心情愉快、增進安全、消除疲勞,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
五、整頓的標準
1、整頓應當自己來做
整頓工作中受益最大的就是自己。所以整頓應該由自己來實施。但事實上,在生產現場很難抽時間去做這些改善。有時候雖然想出了辦法,但卻沒有實施的本領。這種時候就向專業人士求助。
如果整頓不是由自己而是由別人去做,結果會是怎樣?最熟悉生產現場的是自己,如果隨便讓別人去進行整頓,反而會更加混亂。“整頓”和“擺放整齊”的意思完全不一樣。僅僅外觀看上去整潔是毫無意義的。能夠將需要的物品準確且迅速地取出來才是最重要的。話雖如此,也并非意味著外觀上不必講究。外觀整潔當然會更好。
2、6S管理要求整頓做到任何人都能夠一目了然
乍一看雖然很亂,但也有人會立即知道哪個物品放在哪里。的確,讓使用的人自身明白什么物品放在哪里是整頓的基本條件。正因為如此整頓需要親力親為。但只有本人知道就可以了嗎?當然不是。如果本人休假或與其他人換班的話,就會影響工作。整頓不僅是責任人一個人知道就可以了,所有相關人員都必須清楚,能做到立即取出,也就是說要信息公開。這需要動腦筋想辦法。
建立生產有序、管理順暢,操作規范,士氣高昂、高質量、低成本、短交期的作業現場;
為企業規劃設計一套由內到外的形象升級,外觀視覺價值體現、內在的管理內涵體現;
全員參與設備管理高產出和低成本運營,提升設備管理能力,維護能力,提高效率
構建班組生產管理體系、循環評價、人才育成、持續改善、績效管理、文化養成體系;
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縮短交期、增加利潤,讓管理更系統科學,執行力更強
對工廠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合理安排,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優化物流、改善工作環境等